古时候,中医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,但是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比较差,因此生病的人就比较多。一个一个治病实在是很麻烦,也很不现实,于是中医就口口相传了许多养生健康的“顺口溜”,用来提醒大家预防疾病,守护健康。直到今天,仍然有很多宝贵的中医顺口溜被流传下来,给予后世不少养生经验和灵感。
而“三寒,两倒了,七分饱”就是最为经典的中医顺口溜之一,老子曾经说过:“人与自然,浑然天成”,意思是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,理所应当也是天地间所形成产物,生活方式自然也要顺应自然的时令和人体的机理规律。
而“三寒,两倒,七分饱”的说法,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思想:时令养生,顺应自然,不逆天而行。如果能够坚持养性,长寿离您也不会太远。

中医顺口溜:“三寒,两倒,七分饱”究竟是什么意思?
首先是“三寒”:
此“三寒”,所谓“倒春寒”,“五月寒”以及“秋寒”,也就是说,在初春,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秋季,分别是寒气转变最为突然,最容易入侵人体的时间段。老人需要及时增添衣物,预防寒气入侵,才能够变得健康长寿。
且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伤于寒湿者,下先受之”,老人的身体一旦被寒气入侵,身体下行的通络就会受到影响,继而被阻碍,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转不畅,例如水肿,风寒,关节病症等也会一一浮现,疾病缠身,自然难以长寿。
不仅如此,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“三寒”到来之时,如果能够增添衣物,做好防护措施,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,老人生命安然无虞,自有长寿之相。

其次是“两倒”:
所谓的“两倒”,当然不是指让大家倒下,而是指睡眠这一行为。
换句话讲,“两倒”,简单通俗来说就是“两觉”,分别是午觉和晚觉。
晚觉自不必多说,必要的睡眠时间,最少要保持6到8小时,才能充分地激活人体自愈能力,减少身体损伤风险,继而变得更加健康。
而午觉同样是“顺应天时”的养生行为,大多数人睡午觉的时间,通常会选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,这个时候,天地间的阳气最足。
而睡眠本身就是一种敛阳的行为。通过午睡的方式,吸纳阳气入体,更充分地供应身体活力和能量,人体抗病能力也会更强。因此,睡好“两倒”,同样是养生长寿不可或缺的好习惯。

最后是:“七分饱”:
这纵然不必多说,《黄帝内经》有云“饮食有节”,这个“节”,指的就是节制和节律。
如果每天吃得太多,不仅会装满肠胃,给其带来负担,诱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,还会因为身体能量冗余,体内的免疫系统,循环系统都会处于一种萎靡的状态,免疫能力减弱,身体代谢机能下降,这样的人怎能健康长寿?
相反,如果吃饭吃“七分饱”,饮食节制并且规律,肠胃的负担能够大大减轻,并且因为能源的高效利用,身体免疫系统被激活,免疫力提升,降低了炎症和癌症的出现风险,自然也是有益于长寿的行为。

由此可见,“三寒,两倒,七分饱”,称得上是“顺时养生”的绝佳体现,根据不同的时节变化,做不同的时间应该做的事情,根据人体的运行规律来调整养生,老年朋友们记在心中,在日常生活里养成习惯,长寿也能顺其自然,唾手可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