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高为秦朝二世皇帝时的丞相,大宦官。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,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,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。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,并成为丞相。后派人杀死秦二世,不久被秦王子婴所杀。
赵高“指鹿为马”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,一般人们说这是赵高为了试探群臣是否顺从于他。其实试探群臣只是指鹿为马的一个“副产品”,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:调秦二世离开皇宫,进而杀之,政变夺权。

谁要说赵高不是人才,那一定是大错特错。事实上,他是一个法学天才。
在战国时代,许多人的姓氏暗藏玄机。赵高,就是赵国王族的远亲。他的母亲因为触犯法律,在秦国服刑,所以赵高兄弟几人,地位卑贱,但赵高不甘于卑贱。没有人知道,他在宫中究竟付出怎样的努力,才变成一个通晓法律的人。通晓到什么程度呢?竟然连秦始皇都知道了他的才能。于是,他被提拔做了中车府令,承担帝国刑狱、法令方面的工作。

换了别人,这只是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;但这对赵高而言,就成了结交权贵、寻找靠山的机会——赵高结识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,他亲自对胡亥进行法律方面的教育,形同导师。
秦始皇也非常信任赵高。举个例子,有一次,赵高惹了官司,秦始皇把他交给蒙毅处置,蒙毅判他死刑。结果,一向执法苛刻的秦始皇竟然“珍惜人才”,赦免了他。
秦始皇三十八年七月,秦始皇出巡,行至沙丘,忽然死亡,这是一个令赵高终生难忘的日子。一场阴谋迅速展开。从前在蒙毅面前的忍气吞声,如今成为赵高奋斗的动力;从前烂熟于心的帝国律条,如今成了赵高夺权的技术保障。他有条不紊,率先提出封锁皇帝去世的消息,这一做法得到胡亥和李斯的赞同。秦始皇的遗体在臭鲍鱼的陪伴下继续向首都进发。

接下来,赵高开始真正的行动。第一步,说服胡亥;第二步,说服李斯。大逆不道的“篡位”行为,被赵高堂而皇之地说成了正义之举。而堂堂一国之相、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,为了自己的富贵,竟然被赵高说服了。
至此,沙丘之谋,赵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。扶苏自杀,蒙氏兄弟也被诛杀。胡亥称帝,是为秦二世。赵高官封郎中令,成为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。
昏庸无知的胡亥一味寻欢作乐,把朝野大事交给赵高代理。随着权力的扩大,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。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郎中令,而将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。因此,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显得日益迫切了。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,李斯被腰斩。

李斯死后,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,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朝政,但是还没达到王莽和武则天那样直接废帝的地步。如果他要发动政变,杀掉秦二世,必定遭到忠于秦朝的大臣们的殊死抵抗,所以他决定设法将秦二世引出皇宫。
《史记》中记载,一天上朝时,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,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:“陛下,臣献给您一匹好马。”秦二世一看,这哪里是马,分明是一只鹿嘛!便笑着对赵高说:“丞相搞错了,此乃鹿也!”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:“请陛下看清楚了,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。”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,将信将疑地说:“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?”赵高转过身,用手指着众大臣们,大声说:“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,可以问问众位大臣。”

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,有的人不敢表态,虽然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,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,谎说是马。秦二世闻言,大吃一惊,以为自己神经惑乱,马鹿不分,于是就召来太卜,让他为自己占一卦。太卜事先经赵高授意,便说:“你现在出现了连马和鹿都分辨不清的毛病,是因为祭祀的时候没有好好斋戒。”这样,二世就上了当,离开了皇宫,进入上林苑重新斋戒。
上林苑本就是“国家公园”,二世这个人是禁不住诱惑的,没有好好地斋戒,他每日游玩射猎。一天,有个行人被二世误射而死。其实是赵高让人把不知从哪儿找来的尸体移进上林苑的。赵高装模作样地对胡亥说,皇帝因为是天子,所以射死了无罪的人要受上天惩罚,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惩罚,同时鬼神会奉命降灾的。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,就被骗到离咸阳更远的望夷宫去“躲灾”了。望夷宫远离了秦二世的卫士,全是赵高布置的人马。才过三天,赵高就逼迫秦二世自杀了。

赵高指鹿为马,一方面可以试一试自己的威信,发现敢于反对他的人;另一方面,也可以借机把秦二世骗出宫去,实施政变。赵高逼死秦二世之后,抢得传国玉玺,悬挂在身上。他又下令召集文武百官,只等众人劝进之后,就登基称帝。无奈众人皆低头不语,赵高大为扫兴,最后只好决定以子婴继位。
赵高奸诈了一辈子,最后自己也死于阴谋。他废帝号,降格立秦王子婴,叫他斋戒后到秦始皇的宗庙里去接受玉玺。子婴知道其阴险,与两个儿子商量后说:“赵高杀了二世皇帝,他是怕大臣杀他才立我为王的。我还听说赵高和楚军有约,待灭秦后就在关中称王。”于是他称病不去,赵高多次派人来请,子婴都推辞了。赵高只得亲自来请,被子婴在斋宫里杀了,还灭其三族,拉着他的尸体在咸阳城里游街示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