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

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。贾岛(779~843年),字浪(阆)仙,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。早年曾出家为僧,后来受韩愈赏识,还俗参加科举。可惜累举不中。后来他还当过长江主簿一类的小官。《题李凝幽居》是贾岛的代表作之一,描写的是自己的友人李凝隐居的地方。李凝的生平不详,可能是一位隐士。

首联“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”,用十分简洁的笔墨,勾勒出一个典型的古代隐士的居所:一片杂草之中,隐约可见一条小路,通向荒芜的小园;小园的四周还是荒芜的草丛,几乎看不见有其他人家。

接下来的颔联和颈联,是分别从夜晚、白天两个不同时间对小园内外的景色进行描写。


"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",写得是月夜之下的小园。皎洁的月光下,小园里静悄悄的。这时来了一位夜访的僧人,轻轻地扣响房门。虽然声音并不大,但在这静夜里却显得十分清脆,将池塘边树上栖息的鸟儿都惊醒了,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。这一联以响声写幽静,表现手法非常高明。据说关于此联,还有一段佳话:某一天贾岛骑在驴上琢磨"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"一联,到底是该用"推"字,还是"敲"字?他全神贯注,不留神冲撞了京兆尹韩愈出行的队伍,于是便被抓到韩愈面前。韩愈询问事情的由来之后,没有责怪贾岛,反而替他思考起该用哪个字来,最后韩愈认为用“敲”字更恰当。由此,还留下了“推敲”一词。

颈联"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",写的是白天小园之外的景色。走过小桥,桥下的清清的河水将青翠的原野分成两块;远山之上,白云飘动,仿佛连山上的石头也跟着动了起来。这一联依然是在写李凝幽居的“静”。不过又换了一个角度,是以“动”写“静”。水分原野、云移山石,整个世界都在漫无目的地奔忙。只有那座小园,如遗世独立一般,静悄悄的。

最后是尾联:“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”我今天暂时离开这里,不久就当归来,一定不会忘记我们一同隐居的约定。前面的三联,都是对李凝幽居的描写,而这一联则是点题,直接表露作者自己对幽居的留恋和隐居生活的向往!

如果将全诗看成是作者对李凝幽居的一次拜访的话,那么这首诗就更好理解了:首联写李凝幽居的位置,颔联写诗人月夜来访(诗中的僧可能就是作者),颈联写诗人白天离开,最后则写诗人的感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