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宇宙:宇宙到底有多大,他的中心在哪里?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,他的中心又在哪里。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,星系的数量大约超过了万亿颗,而且这个数量随着宇宙的膨胀,在不断地增加与扩大。宇宙是由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共同组成的,是我们目前所认知的宇宙。我们很多人心中,总有一个大大的疑问,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宇宙到底有多大,宇宙的中心又会在哪里。因为宇宙的空间纬度,已经超越了我们人类的想象。

对于浩渺无垠的宇宙,这个疑问与思考,不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,而且他已经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。从上古时期到现代文明,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先贤,就痴迷我们头顶的星空,就想探究明白,这个深邃而神秘的天体。古代一些哲学家们,提出天圆地方的理念。最早提出天圆地方的概念,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,当时有一位大学者,他的名字叫尸佼,他生活在大约公元前四百年到公元前三百年之间。他就说,上下四方曰宇,往古来今曰宙。尸佼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。

天圆地方也成为了,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,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。天与圆象征着运动,地与方象征着静止,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、动静互补。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,在中国古代的建筑、货币等方面均有表现。象征着政治上的外儒内法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外圆内方的思想。

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知,不断深入研究发现,开始逐步认识到,地球是一个球形的天体。对天圆地方的认知,主要受限于古代观测技术,以及人类处于地球观测位置的限制。所以人类早期认为,地球是宇宙的中心。太阳东升西落,月球昼夜更替以及星宿的位置变化,让人类误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,而太阳和月亮都是围绕地球,周而复始的环绕运动。

1543年,天文学家哥白尼,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,地球并非是宇宙的中心,而是地月系的中心。那么地月系又是什么概念呢?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,称为地月系。在地月系中,地球是中心天体,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,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。然而,地月系的实际运动,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地绕转运动。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8天,公共质心的位置,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体内。

地球与月球所构成的天体系统,地球是它的中心天体。由于地球质量同月球质量的相差悬殊,地月系的质量中心,距地球表面只有约1650公里。通常所说的日地距离,是指太阳中心和地月系质心的距离。通常所说的月球绕地球公转,也是指地球和月球相对于它们的共同质心的公转。由于这种公转,共同质心在地球内部,存在以地球恒星月为周期的位移。

所有的天体,其实都在围绕着太阳旋转。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,都是由地球运动引起的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,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,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,开启了人类对真正宇宙的认知,人类也逐渐将地球为中心的概念,转移到了更广阔的太阳系中。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,以及望远镜技术的进步,人类开始发现宇宙空间,还存在着更庞大的星系系统。

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说,只是局限在太阳系中的认知。而太阳系也只是属于银河星系中两千亿个星系的其中一个而已。也就是说银河系中,像太阳系这样规模的星系,多达至少两千亿颗。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的某个角落而已,并没位于银河系的中心地带。而是在银河系的一条星系带上,太阳系位于螺旋翼内侧的边缘。在银河系内的速度大约是220公里/秒,环绕银河公转一圈大约需要两亿两千五百万年。

这里距离银河系的中心位置,大约2.6万光年的距离。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,不同的星系分布在银河系中黑洞的周围,就像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一样。这些星系随时都有可能,被卷入黑洞一般。如果你觉得这个规模,已经超越了想象,简直太不可思议了。可是随着科学家们陆续的探索研究,又发现了更多的信息,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,像银河系这么庞大的星系,还有很多并且离我们更加遥远。以目前的科学探测技术,很难触及与到达。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,那些遥不可及的天体星系,会离我们越来越远,我们不禁想问一下,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?宇宙空间的膨胀速度,已经远远超过的光速,宇宙空间的大小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想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