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华秋实,秋天,是个收获的季节,是个丰收的季节,是
一段美好的时光。自古以来,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诗诵词,在秋天里寄托思念,抒发情感。
陶渊明在《饮酒 其五》里,有诗曰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

辛弃疾在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里,有词曰,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,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”
王维在《山居秋暝》里,有诗曰,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。

今天,摘抄一首不一样的秋,是“秋思之祖”,是“断肠人在天涯”。
越调.天净沙.秋思
元.马致远
枯藤老树昏鸦,
小桥流水人家,
古道西风瘦马。
夕阳西下,
断肠人在天涯。

黄昏来临,只见那已经枯萎的藤蔓,缠绕在光秃秃的老树枝桠上,乌鸦盘旋鸣叫着,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,努力地寻找着晚上,可以让自己栖息的地方。
窄窄的小桥下,有潺潺的流水声,在溪水边伴随着,几户稀疏的农家,日落黄昏,荷锄归来。劳作一天的人回到家中,一家人团聚在一起,其乐融融,安宁祥和,幸福温馨。
然而,在那荒无人烟,荒凉古老的驿道上,在冷冷的瑟瑟西风中,有一匹疲惫,孤独,瘦弱的马儿,驮着在外漂泊的游子行走着。
昏黄的夕阳,从天空西边落下,可是,那个思念家乡,极度悲伤,寸肠欲断的人儿,却依然孤独飘泊在外,浪迹天涯,不知归在何处。

这首小令用寻常景物,构成一幅秋郊夕照图。在图中,太阳西下,浪迹天涯的游子,一人一马独自行走在,荒无人烟,古老的驿道上。也不知夜宿何处,不知明日路在何方。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,在秋天思念故乡、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。
马致远,元代著名杂剧家、散曲家,《天净沙.秋思》,被称为“秋思之祖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