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巢和窠两个字,以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也很多。
含巢的成语如覆巢无完卵,鸠占鹊巢、倾巢而出等,含窠的成语如不落窠臼、番窠倒臼等。
很多人对巢和窠的理解就是鸟兽的窝。这个理解不算错,但是不够准确。那么,这两个到底有什么区别呢。
巢,读音为cháo,指鸟搭的窝,亦指蜂、蚁等动物的窝,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。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:“鸟在木上曰巢,在穴曰窠。从木,象形。”
《说文解字注》补充解释为:“穴中曰窠,树上曰巢。巢之言高也,窠之言空也。从木。象形。象其架高之形。”
《康熙字典》引用典籍补充解释道:“《礼·礼运》:先王未有宫室,冬则居营窟,夏则居桧巢。《古史考》:许由夏常居巢,故号巢父。”
窠,读音为kē,指昆虫、鸟兽的巢穴;借指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;窠臼指文章所依据的老套子,陈旧的格调。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:“空也。穴中曰窠,树上曰巢。”
《说文解字注》补充解释为:“其字亦作窾(kuǎn)。一曰鸟巢也。蜀都赋曰:窠宿异禽。在树曰巢,在穴曰窠。”
关于窾(kuǎn),《康熙字典》解释为:“音款,空也。”
《康熙字典》引用典籍补充解释为:“《小尔雅》:鸡雉所乳谓之窠。《广韵》:窠窟,又巢。”
综合《说文解字》、《说文解字注》、《康熙字典》的解说,可以知道:巢和窠的本义都是指禽鸟或昆虫的窝,它们的区别是:巢是指搭建在树木上的窝,所以是木字底,表示其高悬空中;窠是指搭建在洞穴中的窝。所以是穴字头,表示在洞穴里。
同样是表示昆虫、禽鸟的窝,因为所处位置不同,古人造出的字也不同,而且,从字的结构形态看,其含义一目了然,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