铅山县,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,东径117°26′-118°00′,北纬27°48′-28°24′之间,东近浙江,西接赣中,南邻福建,北望安徽,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。全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,人口48万(多为汉族江右民系),现辖18个乡镇(中心),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乡,178个村(居)委会。[1]
森林覆盖率71.3%,山林面积250万亩。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,是国家第二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。地下资源丰富,已探明的矿产有铜、铅、锌、煤、石灰石、花岗岩等30余种,全国第二大铜矿永平铜矿坐落境内。著名景点有:武夷山自然保护区、鹅湖书院等。
2018年8月,江西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全省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(市、区),铅山县上榜。

基本地貌特征呈南高北低,“七山半水分半田、一分道路和庄园”。[1]
地形
全境分为:南部中低山区,层峦叠嶂,森林茂密;中部低山丘陵区,梯田层层, 油茶遍布;北部低山岗地河谷平原区,地势 平缓。北境最低处海拔仅40米。
气候
铅山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,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。 铅山属中 亚热带温湿型气候,距海洋较近,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、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四季分明,根据1959年-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,2011年平均气温在17.2℃至19.6℃之间,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.1℃,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.5℃,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,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,年均无霜期25l至274天,常年主导风向为:东南风。由于气候温暖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 无霜期长,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。
自然资源
铅山县土地327万亩,其中水稻土52.7万亩, 红壤土223万亩,耕地34万亩。铅山县共有 水田30万亩,旱地3万亩。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,年产粮食3亿斤,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。铅山县山林面积250万亩,其中用材林82万亩,毛竹林46万亩,森林覆盖率为80%。境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,河流众多,干流信江自东向西,横跨县境北部,支流有铅山河、陈坊河、石塘河,年地表径流总量17.24亿立方米,人平拥有水资源8788立方米,高于全国人均水量200%,高于全省50%,河流水能蕴藏量14亿千瓦,可开发电量6.7亿千瓦时,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可开发电能53万千瓦时。
文化资源
铅山县建于南唐保大十一年(953),距今已逾千年。明清时期与上海的松江、江浙的苏杭、安徽的芜湖、江西的景德镇并称为“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”,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。现为中国连四纸传统造纸工艺之乡、万里茶道第一镇。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口镇与石塘镇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口明清古街、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四纸制作工艺。有“隔河二宰相、百里三状元、一门九进士”的佳话;朱熹与陆九渊兄弟“鹅湖之会”首开学术辩论之先河;辛弃疾晚年寓居铅山,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。